摘要:不只是共享資料,Stack Overflow 也計劃使用 OpenAI 模型加速開發 OverflowAI,這是支援 Stack Overflow 網站及其企業版 Stack Overflow for Teams 的一系列生成式 AI 功能。 ...
傳統上,ATLAS 科學家依靠理論模型引導實驗與分析結果朝最有希望的方向發展,通常會執行複雜電腦模擬,然後將這些預測與 ATLAS 真實數據進行比較。
但蘋果還有許多方法可以輕鬆收取溢價。除了顯示器之外,Young 還表示,M4 晶片也會提高產品價格。
像是使用者必須多付 200 美元才能獲得任何「Wi-Fi + 蜂巢式網路」版本的 M4 iPad Pro。Young 認為,iPad Pro 中配備的 OLED 螢幕,會成為不錯的漲價原因,因為光是 Tandem OLED 的成本,就足以使 M4 iPad Pro 的價格上漲 50%。美國研調機構 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(DSCC)創辦人兼執行長 Ross Young 表示,由於採用先進的顯示技術 Ultra Retina XDR,最新款價格將會將非常昂貴。googletag.cmd.push(function() { googletag.display(div-gpt-ad-1703223425197-0); }); 並不是說現在平板價格很便宜,不管是 iPad Pro 11 吋還是 13 吋,售價都比起前一代更貴,2024 年 11 吋 iPad Pro 售價從原本 31,400 提升至 34,900 元,13 吋 iPad Pro 價格也同樣貴出 8,000 元到 45,900 元,雙雙創新紀錄。外媒指出,假設未來 MacBook Pro 也將採用 Tandem OLED,那可能不會如傳聞所說提高售價。
蘋果(Apple )最新發表的 M4 iPad Pro 機型,首次使用 Tandem OLED 技術,運用串疊型面板提高亮度、色彩準確度,還可以延長顯示器的使用壽命。新款平板價格也備受關注,DSCC 執行長 Ross Young 更認為,採用串疊型 OLED 技術,足以漲價 50%。太空探索科技公司堅持擁有擬議合資企業的多數所有權,這項要求不符台灣的法律,因此台灣無法使用「星鏈」。
數位發展部持續與海外衛星服務營運商合作,在偏遠地區安裝新的終端設備以供網路連線。因為困難的部分實際上只在於籌資發射所有衛星。googletag.cmd.push(function() { googletag.display(div-gpt-ad-1703223425197-0); }); 吳宗信說,一旦這套系統上線運作,將可像富豪馬斯克(Elon Musk)旗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(SpaceX)的「星鏈」(Starlink)衛星系統一樣提供網路連線,只是規模較小。首圖來源:shutterstock)。
澳洲國立大學天文物理學者塔克(Brad Tucker)估計,台灣至少需要50枚衛星才能用自己的衛星星系提供「還算不錯」的緊急涵蓋率,而且愈多愈好。總統蔡英文去年宣布未來10年在太空計畫上投資新台幣251億元,協助晶片設計、精密機械等不同領域的企業進入太空產業。
台灣在太空領域的雄心不只限於研發本土通訊衛星以出貨量來看,2024 年 AI 伺服器占整體伺服器比重將逾 12%。隨著大型語言模型和 AI 晶片的競爭激烈,整體市場將迎來更多挑戰與機遇。另外,邊緣 AI 伺服器未來也將成為帶動市場成長主要關鍵,對較小規模的廠商來說,應用領域較小型的 LLM 模型,廠商多半會考慮採用高 C/P、價格較低的 AI 晶片作為選擇方案。
AI PC 部分,英特爾推出的 Intel Core Ultra 與 AMD 的 Ryzen 8000G 系列將為 PC 市場帶來火花,而高通的 Snapdragon X Elite 晶片是否改變競爭格局,備受市場關注。AI 浪潮襲來,供應鏈台廠大軍列陣以待從上游產業來看,晶片製造與高階封測的台積電、聯電、日月光皆是重要供應商。不可忽略的是,隨著各國以及全球企業都在發展 LLM(大型語言模型),將持續刺激 AI 伺服器的需求,並帶動整體市場的成長。當然,除了 AI 晶片外,今年在 PC 與手機端的 AI 發展無疑是 2024 年驅動科技產業發展主引擎。
2024 年甚至被定義為 AI PC 元年,包括華碩、宏碁、戴爾、聯想、LG 都積極推出新產品搶攻市場。另外則是應用於自駕技術、資訊娛樂系統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上的車用晶片,無疑是今年晶片廠商的主戰場之一。
此外,未來各項電腦功能不僅持續透過 AI 優化,過往只能以聯網方式使用像是 ChatGPT 服務的藩籬也可望被打破,在個人電腦離線時能執行 AI 相關應用,同樣將是今年最受使用者期待的功能之一。▲ AI PC 台廠供應鏈彙整。
」不僅由 NVIDIA 創辦人黃仁勳揭開這一序幕,高通執行長 Cristiano Amon 同樣看好生成式 AI,認為其正以飛快的速度演進到行動裝置應用當中,並將徹底改變手機產業格局。從 AI PC 到 AI 手機,再到各種智慧裝置,今年的科技市場呈現出多元且百花齊放的態勢。當然,除了硬體的馳援,微軟的動作也相當關鍵,其推出的 Copilot 除了有對話機器人功能,並且能搭配執行中 Office 文書處理、視訊通話、網頁瀏覽等完整協作能力,甚至直接在鍵盤上有了真正「AI 快捷鍵(Copilot 鍵)」。(Source:科技新報彙整)COMPUTEX 台北國際電腦展是亞洲最具代表性之資訊產業專業展,定位為 AI 串聯 共創未來,聚焦人工智慧運算、前瞻通訊、未來移動、沉浸現實、綠能永續、創新等主題,提供全球創業先鋒產業知識碰撞與交流之平臺、創造更多技術革新的火花:參加 COMPUTEX 2024(首圖來源:Shutterstock)。若從 AI 晶片 2024 年的發展來看,NVIDIA、AMD、Intel 分別推出的 B100、MI300 與 Gaudi 系列晶片的競爭狀況依舊是業界焦點。根據 TrendForce 的預估,包含搭載 GPU/FPGA/ASIC 在內的 AI 伺服器 2024 年出貨量將達 165.5 萬台,比 2023 年成長 40.2%。
散熱廠建準、雙鴻、奇鋐、力致今年的技術進展特別令人矚目。事實上,無論是 AI 晶片的製造、AI 伺服器與 AI PC 的供應鏈,台灣廠商都扮演著重要角色。
光學膜的友輝、茂林-KY、科嘉-KY。googletag.cmd.push(function() { googletag.display(div-gpt-ad-1703223425197-0); }); 從雲端到地端,AI 功能優化有望帶動 AI PC 成長今年,AI 的發展將從雲端走向「地端」,各式各樣的 AI PC 與 AI 手機終端產品將百花齊放地出現在市面上。
無獨有偶,Intel 則是宣告著 AI PC 時代的到來。全球積極發展 LLM,刺激 AI 伺服器出貨大增當然,AI 的應用不僅能在個人電腦與手機上體現,愈來愈多雲端服務供應商開始提供舉凡汽車、家用電器、家庭安全設備、穿戴裝置、耳機、相機、音箱、電視等包含使用 ChatGPT 等服務來處理語音指令和回答問題,AI 應用將無所不在。
ODMs 或 OEMs 如緯創、工業富聯、英業達、廣達、緯穎、Supermicro、技嘉等則扮演 AI 伺服器與 AI PC 重要供應要角。台灣供應鏈在 AI 硬體領域扮演著關鍵的角色,從晶片製造到伺服器與 PC 的供應都有積極參與。在零組件的部分,AI 伺服器對於電源供應的需求是過往的 2-3 倍,效能也須不斷提升,不僅如此,隨著 AI PC 問世,效能與功耗同時大幅提升下,電源技術的推進無疑是今年重要的觀察指標,台達電、光寶、康舒、僑威、群電等廠商在規格提升與產品供應上扮演關鍵角色。AI PC 是指能夠執行高效終端 AI 運算的筆記型電腦,與一般文書型、商務型筆電的主要差異是其處理器具備 NPU(Neural Processing Unit),例如 Intel Core Ultra 系列或是 AMD Ryzen 8040 系列,並搭載更多 DRAM 以滿足 AI 運算需求,同時能夠更有效地支援 AIGC 應用。
其他在 AI PC 上重要關鍵零組件還包括了觸控廠的義隆電、譜瑞-KY、迅杰。而台灣供應鏈無疑是撐起 AI 發展背後的硬體功臣。
當然,隨著效能提升,散熱問題一直是廠商急欲解決與提升的領域。隨著生成式 AI 時代的來臨,科技產業將在各領域蓬勃發展。
手機方面,高通的驍龍 8 Gen 3 與聯發科天璣 9300 系列的激烈競爭同樣是關鍵觀察指標。在 AI PC、AI 手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下,不僅將為我們的工作模式與生活帶來革命性的改變,更將為 PC 與手機產業帶來全新氣象。
此外,今年的另一大亮點當屬自研晶片、即各大雲端服務供應商(CSP)自製的 ASIC中國 GPU 和顯卡霸主爭奪戰又出現最新挑戰者。雖然量產中國發售,但美國購物網站還找不到這款顯卡。GT 1030 採成熟 Nvidia 驅動程式,凌久微要達到這水準其實很困難,不過凌久微僅成立三年便能投入生產,已比其他中國顯卡還有競爭力。
中國凌久微電子推出自研第二代圖形處理晶片 GP201,號稱多項性能比 AMD E8860 嵌入式顯卡強大。此外,凌久微 GP201 GPU 支援多款中國國產處理器與操作系統,單精度浮點算力達 1.2Tflops,支援 4K 60Hz 顯示、H.265 解碼,最高功耗 30W,目前已經推出全高、半高、MXM 等型態的五款顯卡產品。
撤銷英特爾、高通供應華為晶片許可。Chinese-made GPU beats performance of 10-year-old integrated AMD graphics — Lingjiu GP201 hits mass production(首圖來源:凌久微)延伸閱讀:聯詠 Q2 財測保守「外資看法兩樣情」,喊目標價 435~680 元美國再縮廠商生存空間。
Tom’s Hardware 認為,GP201 性能其實相當普通,Nvidia 於 2017 年發布的最低階產品 GT 1030,在時脈速度、TFLOPS 和功耗就與 GP201 不相上下,且 eBay 售價普遍低於 50 美元。凌久微今年還在低階 GPU 市場擊敗競爭對手龍芯,但挑戰最大競爭對手摩爾線程(Moore Threads)還需努力,目前摩爾線程旗艦 GPU 帳面數據可與 Nvidia 的 RTX 3060 Ti 抗衡。